星座运势 https://www.cdhlyl.cn/yunshi/ 文|壹号信封 编辑|壹号信封 她,年仅49岁,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。 她,曾坐着轮椅,十分吃力地抬起手给孩子们检查眼睛。 她是医生,同时也是个患者。为了能治疗更多的病人,自身的疾病能拖就拖。 临终前的最后一刻,她交代丈夫:“不要忘了之前的约定。” 在病床上的邢咏新 “体弱多病” 1972年,邢咏新出生于青海的一个普通家庭。父母都是职工,家庭稳定幸福。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十分优异,老师总夸她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,而父母对她的未来也充满了期望。 童年时期的邢咏新非常有毅力,总能在她身上看到坚韧不拔、吃苦耐劳的精神。 只是命运弄人,曾经美好的幻想都变成了泡沫。 幸福的一家三口 一次身体检查中,只有4岁的邢咏新被查出罕见的先天性疾病。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差,医院并未提供有效的治疗,再加上无法确定病因,年幼的邢咏新隔三差五就要去医院接受治疗,等病情稳定了再去上学。 从那时候起,邢咏新成了医院里的“常客”。 人群往来的医院 白衣天使 上大学之前的她,面对专业的选择也曾有过迷茫。 她回想起自己从小是在医生的照顾下长大,于是16岁的她便立志从医。虽然经常生病,可她的学习从未落下,经过不懈地努力,她考上了西安医学院。 1993年,大学毕业后的她,原本有机会在卫生局做行政工作,可她却偏偏放弃了这个“香饽饽”。 小时候的经历让邢咏新选择了做临床医生。曾经作为患者的她,知道病人经历的痛苦,于是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一线工作当中。 邢咏新分享讨论病例 红十字医院是她初次踏上岗位的地方,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让邢咏新累积了大量的知识阅历。在工作期间,她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新的知识,积极地参与每一次进修,如此努力地学习终将会有收获。 2005年,邢咏新获得眼科硕士学位,她在专业领域内进行了深入探索,发表了多篇论文。三年后,邢咏新获得眼科领域的博士学位。 邢咏新 满身荣誉依旧挥汗前线 邢咏新在博士就读期间,拜师全国著名眼科专家赵堪兴教授。 此后,她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,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。其自身超强的理论经验,使她的多篇论文在世界眼科大会上进行交流。 同年,作为领域里顶尖团队的重要成员,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程的研究工作,更是多次参加国外的眼科培训交流会。 在国际论坛会上发表演讲 2008年,邢咏新来到军医大学,从事小儿眼科工作。 从事军医的八年时间里,邢咏新精湛的医术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。 与此同时,她凭借着自己充足的经验开展了“微创斜视手术”等多个新项目。 邢咏新开创多种项目课题研究 多年后邢咏新才得知自己患的是一种罕见病,过敏性紫癜。 其症状表现为: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、全身不适等,严重者会发生水疱、血疱,主要出现在双腿和臀部,成批出现,容易复发。 这种病难以治疗,西医只能起到减缓病情的作用,且治标不治本。 中医可以通过草药的调理达到治本,但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,治疗效果各不相同。 带病工作的邢咏新 医者仁心 “当了一辈子病人,现在就想当个好医生。” 2016年,邢咏新被调到了西安第一人民医院,担任小儿眼科主任一职。 这些年龄尚小的患者来到医院后很害怕,他们躲在家人的怀抱里不敢出来。孩子的嚎啕大哭成了儿科诊室每天都会发生的事。而邢咏新却有着自己的妙招。 桌上的玩具是为孩子们准备的 “小朋友,看这里,小鸭子在向你招手哦。” 邢咏新出诊时总是非常和蔼,面对又哭又闹的小孩子她从不厌烦。恰恰相反,她买了一堆玩具、贴片来哄小孩子。 有时候为了给孩子检查眼睛,她经常蹲着或半跪着在被家人抱着的患儿面前,以保证视线平齐,达到检查结果。 和这些小孩子打交道,邢咏新有着丰富的“经验”。 半跪在地上检查患儿 一边玩耍一边检查,检查完成后,她还会奖励小朋友一个贴片。在孩子们眼中她成为了“邢妈妈”。 有的孩子面对医院有着天生的恐惧,他们害怕打针,害怕医生。此时的邢妈妈都会脱下白大褂,以“大朋友”的身份和患儿愉快地玩耍在一起。 她耐心的安抚着每一个小患者,每次都能轻松愉快的完成一系列检查。家长对她也非常放心,每当有人提起邢医生,都是夸赞连连。 孩子把她当成“妈妈” 除了认真和细心,邢咏新的过硬的专业能力也让患者家属得以信赖。善良的她还会让患者家属花最少的钱看好病。 有的时候工作繁忙。邢咏新怕其他病人排不上号,于是心软的她经常加号为患者看病。从业多年间,她不光工作认真负责,还经常参加红十字会各种公益活动。 坚强的“邢妈妈” 2017年,邢咏新病情加重,双腿皮肤出现大面积坏死,同时伴有水肿现象。 经过植皮手术,病情得以控制,可依旧无法根治。 因为病情,腿部出现严重的水肿,为了不让小孩子看到害怕,她总是穿着裙子,无论冬夏。 为孩子认真检查的“邢妈妈” 多年来的工作劳累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。 双腿难以走路时,就让助理推着轮椅带她去会诊,有时还需要借助吸氧才得以缓解痛苦。 可即便这样,邢咏新从未提出过休息,为了能照顾更多的患者,她在诊室里一坐就是一天。全国慕名而来的家长们带着孩子拥挤在狭小的诊室里,屋外吵杂的环境并没有使她心烦意乱,她依旧耐心地对待每一位病人。 焦急的家长围在身边 邢咏新的爱人也是个善良的人,妻子身体不舒服住院时,他都会在身边照顾。平时家里也都是丈夫一个人带孩子,照顾老人。 丈夫曾回忆到:“两人结婚的时候,就知道她有这种病,可当我看到她身上的那种坚韧的性格时,就已经被她深深地吸引。如今她用自己的双手,给无数的孩子带来了光明,这让我感到十分骄傲。” 家中的病危通知书已经摞了一堆,邢咏新几乎是隔几年就住一次院,每次住院都会收到病危通知。 在交流会上分享经验 邢咏新有着医生和患者两个身份 身为医生,从业二十几载,积极学习精进,成为国家级专家,治病救人无数。作为患者,她虽然在痛苦中挣扎,却从未放弃,坚强勇敢的一生可谓传奇。 2019年,邢咏新荣获“西安最美女性”称号。 西安市最美女性 终了,她还念念不忘 2020年,春节前夕,邢咏新的腰部和肩关节出现疼痛,此时的她已经行动不便,她意识到自己真的该好好治疗了。可当她准备入院治疗时,疫情的出现打乱了原有的计划,于是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。 为了给孩子们看病,邢咏新咬牙忍着浑身的酸痛坚持在岗位上,就算是一瘸一拐,她仍旧认真负责,从未有过怨言。 安抚小朋友的情绪 同年4月,疫情终于减缓了一些,邢咏新得以入院接受治疗。 入院后三个月里,她的病情仍旧反复无常,病危通知书下达过多次。 可这次的病情没有像往常一样得到有效地缓解,由于常年地服药,她的身体早已产生了耐药性。 邢咏新了解自身的情况,她知道自己这次可能挺不住了,这个时候她想起来之前和丈夫约定的事,因为这个时候的她说话已经十分困难,于是她写了张纸条找人转交给丈夫。 给丈夫的纸条 2020年10月6日,邢咏新在病床上安静地离去。 临终前的她有些释怀,多年奋斗的岗位自己兢兢业业,从未出现半点差错。可每当想到还有更多的患者等着自己去救,她有些不舍。 她的一生似乎都在忙碌,而她却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。 她从来都是无私奉献,经常拖着病重的身体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。 大爱在人间,无论生前还是死后,她都值得所有人的赞叹! 最美的瞬间 在她的告别会上,院长声泪俱下。作为同事,他十分惋惜失去了一个坚强可靠的“战友”。而作为朋友,邢咏新多年与病魔作斗争的事例深深地感染着他。 “她的一生,充满光明也充满希望。只是这位白衣天使,永远地离开了我们。”“她那高尚的医德和崇高的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学习。”“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我们要学习她的精神,继承当下,努力拼搏,把爱变成看得见。” 追悼会 把爱,变成看得见 她曾和丈夫商量过,自己死后,她打算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,并拜托丈夫完成这个遗愿。 邢咏新去世后不久,她的眼角膜成功配比移植给两位失明患者。 同时,她的遗体也捐赠给母校用于医学研究。 身为眼科医生,生前为患者带来光明,逝后依旧如初。 结语: 白衣天使,爱在人间。 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。 正如每一位坚持在岗位上的你们一样,都值得敬佩! 参考文献:《聚焦西安》《华商要闻》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塞纳网
2025-05-07
2025-05-07
2025-05-07
2025-05-06
2025-05-07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