滤布 1975年6月9日,贺龙元帅逝世六周年之际,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葬仪式。仪式当天,周总理拖着患病的身躯,含泪向贺龙元帅连鞠了七个躬,嘴里不停地说: “我没有保护好你啊!”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周总理在众人面前如此失态?又是怎样的原因让贺龙元帅逝世六年无法被安葬?周总理和贺龙元帅情谊深厚,为什么贺龙逝世两年周总理才得知? 南昌起义铸就两人情谊 1927年7月,周总理在周逸群的陪同下,来到国民革命军军长贺龙的驻地,这是周总理和贺龙的第一次见面,同时也是二人几十年诚挚情谊的开始。贺龙一见到周总理,激动地握着周总理的手说: “你的大名我早有耳闻,逸群对你可是敬佩得很啊!” 在这次交流中,周总理给贺龙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,同时也阐述了共产党的主张和看法,令贺龙豁然开朗。不久之后,武汉的形势开始变得复杂,作为一军之长,贺龙趁着部队还没有离开驻地,对很多共产党人采取了保护措施,不但护送刘少奇、朱德等领导人离开武汉,同时还在共产党机关和团体门口挂出军旗,保护各地而来的共产党员300多人。 随后贺龙率军离开武汉前往九江,将部队全部集结在南昌,此时的周总理在组织的委托下秘密前往南昌,住在朱德家中。7月28日,周总理在南昌二十军军部再次见到贺龙,周总理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说: “我不是礼节性地来拜访你,我是来找你商量起义计划的。” 在周总理向贺龙讲述了南昌起义的基本计划之后,询问贺龙对起义计划的意见,贺龙干脆地回答说:“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命令,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。”周总理点了点头对他说,党对他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他来担任起义军的总指挥,贺龙愣了一下,起身对周总理说: "可是,我还没有入党......" 周总理盯着贺龙说,怎么刚说完听党的命令,第一个命令就不听了?贺龙激动地表示: “好!我服从!” 正当起义工作有计划地进行时,指挥部收到张国焘的两条密电,关于南昌起义事宜,无论如何都要等到他到来之后再做决定。7月30日,张国焘到达南昌,对于南昌起义他有诸多顾虑,在会上,张国焘提出先将自己的同志撤出军队,去组织群众,而且起义要经过张发奎的同意。 张国焘的想法刚一提出,立刻就遭到周总理、贺龙等人的反对,贺龙当场表示,如果要拉张发奎就不必起义。这场会议大家争论了数小时却没有结果,第二天一早,周总理再次举行会议,当再次经过数小时的争论之后,张国焘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。当天下午,周总理和贺龙开始拟定起义的计划和决定。 在所有起义的部队中,贺龙所率领的二十军占了总人数的一半,计划拟定结束之后,贺龙返回二十军,召集营级以上的干部开会动员起义。当天夜里,贺龙下令封锁道路,进入战斗状态,令人没想到的是,二十军中一个副营长逃走向敌人告密,贺龙赶忙向周总理报告此事,经过商议之后,周总理决定将南昌起义提前两个小时。 8月1日凌晨,周总理和贺龙共同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,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战斗,起义部队占领了南昌城,歼灭城内守军3000多人。当天上午,革命委员会决定退出南昌,起义部队向南进发前往广东,四天后,周总理和贺龙一起率部离开了南昌。 9月初,贺龙的入党申请得到了批准,在瑞金的一所学校中,组织为他举行了入党仪式,周总理在入党仪式上讲话说: “贺龙是经过考验的,是一个好同志。” 起义部队在广东遭遇到严重打击,在周总理的安排下,贺龙辗转香港到了上海。组织上本打算安排贺龙到苏联进行学习,没想到敌人意外得知贺龙在上海的消息,开始在全城大肆搜捕。周总理来到上海会见贺龙,当时贺龙提出想到湘西去搞武装斗争,周总理关切地问他路上的安全有几分把握,贺龙回答说:“我有把握沿长江走水路回去,别忘了,我叫贺龙,龙归大江嘛!” 周总理在会议上汇报了贺龙的想法,向组织分析了贺龙的情况,共产国际代表当即表示不能让贺龙回湘西,担心他回去之后回变成军阀。在周总理的坚持下,组织最终同意贺龙回湘西搞斗争的要求。临行前,周总理握着贺龙的手,一遍又一遍叮嘱他路上注意安全,到了之后要及时和组织联系。 从南昌起义开始,贺龙就在周总理的培养下不断成长,回到湘西之后积极投入到创建红军的工作中,和当地的党组织一同领导当地的武装斗争。上海一别之后,周总理和贺龙除了有过几次短暂的见面,一直都没有机会一起工作,直到建国之后才有了更多的交往。 西花厅分手成诀别 新中国建立之后,周总理同贺龙终于有机会在一起工作,两个人的情谊不但更加深刻,彼此相互关心也被传为佳话。贺龙对于周总理一向敬重,作为副总理,贺龙在建国之后经常和周总理一同出国访问、会见外宾。 1957年3月,缅甸总理到昆明访问,周总理安排贺龙和夫人薛明陪同,在中方举行的招待晚宴上,边境的少数民族头人频频向周总理敬酒,周总理连干三杯之后,贺龙担心周总理身体健康,急忙上前替周总理挡酒: “这杯酒我替总理喝,非常感谢你们。” 周总理知道贺龙有糖尿病,赶忙阻拦他不要喝,但贺龙还是抢先一步喝下了。周总理对前来敬酒的人们说贺龙有糖尿病,不能多喝。两个人的相互关怀令在场的宾客大为感动。宴会结束之后,周总理还嘱咐薛明说,回去一定要好好照顾贺龙。 周总理和贺龙在一起工作之后,经常会到贺龙家里做客,每次一见到周总理的汽车,贺龙都会大喊着“总理来啦”,然后跑着到门口迎接,同周总理坐在一起交谈的时候,贺龙总是偏着半个身子以表示对于周总理的尊敬。贺龙知道周总理喜欢喝茶,就特地准备好几种茶叶,每次都给周总理端上两杯茶,让周总理尝一尝哪一种茶叶好喝。 有一次邓颖超难得和周总理坐在一起吃饭,刚刚端起饭碗,秘书就跑来报告说贺龙来了,问总理有没有时间。周总理立刻让秘书将贺龙请进来,自己亲自将贺龙迎到客厅,虽然两人经常见面,但每次见面都像是久别重逢。 当时邓颖超准备出去开会,贺龙起身对邓颖超说,让她劝总理周六晚上抽个时间去看看体育表演,就当是休息了。邓颖超当即同意了贺龙的建议,陈毅这时也到了周总理的住所,听到贺龙建议周总理去看体育表演,马上接话说就这么定了,到时候自己陪总理去。周总理笑着对他们说: “你们两位老总替我做主了,那我就去看看大家。” 离开周总理住所前,贺龙一边走一边叮嘱周总理的秘书,周六晚上无论如何要让周总理去看表演,让他休息一下,请邓大姐也一起去。 1967年1月,为了更好地保护贺龙夫妻二人的安全,周总理将贺龙夫妇接到了西花厅。住在周总理家这段时间,贺龙亲眼目睹了周总理日夜为国事操劳的情景,每当周总理夜间出去工作的时候,贺龙也整宿整宿睡不着,天亮的时候就在窗台边等待周总理回家。 周总理日夜为国事操劳,自己却放下工作躲在周总理家,贺龙的心里很不是滋味。而周总理虽然工作繁忙,但每天吃饭的时候都去看望一下贺龙,对贺龙说: “你就安心住着吧!” 这样的日子没过了多久,周总理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,决定让贺龙夫妇再次搬家,自己给他们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,让贺龙在那里休息休息,多读读书练练毛笔字。周总理找贺龙说了自己的想法,紧握着贺龙的手,不舍地对他说: “你先走吧,家里的事就先别管了,到秋天的时候我再去接你。” 贺龙听从了周总理的安排,但贺龙和周总理都没想到的是,这一次的分手居然就是最后的诀别。 第二天一大早,贺龙夫妇就在杨德中的护送下离开了西花厅,乘车到达了玉泉山,随后又到达了香山附近的象鼻沟,在那里周总理为他们安排了一间带院子的平房。由于北京的情况不断变化,周总理竭尽所能保护着贺龙夫妇。 贺龙夫妇在象鼻沟住下不久,周总理就派杨德中代表自己去看望,贺龙紧紧握着杨德中的手问周总理还好不好,同时让杨德中告诉周总理,自己在象鼻沟一切都好,请总理放心。在周总理的关心下,贺龙逐渐习惯了象鼻沟的生活,还开始认真地练起了毛笔字。 不久之后,贺龙夫妇在周总理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秘密转移,从此之后周总理就失去了与贺龙夫妇的联系,也就无法再继续保护和关照他们。在被秘密转移之后,贺龙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,直到有一天,贺龙连续摔倒了七次,结果却被拖了一个月才被允许送到医院。 住进医院之后,本来贺龙就身患糖尿病,秘密转移之后生活条件更是变差,身体条件一天不如一天,就这样贺龙住院仅仅6个小时就离开了人世。当天晚上,贺龙被用“王玉”的化名悄悄火化,为了严格保密,贺龙被火化时没有家属在现场。 贺龙去世两年之后,周总理才得知贺龙已经去世的消息,当时周总理已经身患绝症,内心悲痛的周总理十分想为自己的好友正名。直到陈毅元帅去世,为贺龙正名的事情才有了转机。 扫除障碍为好友正名 1972年1月,毛主席在出席陈毅元帅追悼会时,说到要重新考虑贺龙的问题。两年后,周总理派人接回了薛明,和失散五年的孩子团聚,同时让华国锋找来公安部的同志,开始重新调查贺龙当年的“求降信”,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,李仲公。 在大革命期间,贺龙由于作战勇猛被蒋介石看中,多次想将贺龙拉拢过来,李仲公就是当时游说贺龙的第一个说客。李仲公到达武汉之后,花费重金到处游说国民党将领,单独宴请贺龙,还同他一起听堂会,打麻将。贺龙从李仲公的表现看出了他是带着任务来的,在李仲公透露出蒋介石的意图之后,贺龙将他一举拿下,考虑到当时的情况,贺龙将李仲公转交给唐生智,结果唐生智却将李仲公放跑了。 新中国建立之后,李仲公跑到中南海找到周总理,要求周总理让自己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,周总理回复他说要统筹考虑,不能单独安排,李仲公便耍起了无赖,看是不断纠缠周总理。周总理想起曾经听贺龙说起过李仲公,便打电话让贺龙到中南海。 贺龙刚一进门,周总理就指着李仲公问贺龙认不认识,贺龙早已经听说李仲公在到处跑官,当即对李仲公说: “李先生,当年我把你送到唐生智那里,后来你怎么走了呢?” 李仲公担心贺龙将当年自己的事情抖露出来,敷衍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。李仲公后来被聘为国务院参事,他一直认为是贺龙从中作梗,从此对贺龙耿耿于怀。也就有了后来李仲公为了发泄不满,伪造“求降信”来嫁祸于贺龙。 华国锋将两封“求降信”交给公安部的同志,经过仔细检查之后发现,从信件的表面上看确实时间比较久远,从字迹上也很难辨认出来。经过对信件所用的信纸和墨汁化验,确定信纸是建国之后生产的,墨汁中也含有建国之后才有的成分,因此可以断定,李仲公当年上交的贺龙的“求降信”是伪造的。 对于这样的结果,公安部的同志非常气愤,建议立即对李仲公进行判刑,华国锋将公安部同志的意见反馈给周总理,周总理却轻轻叹了口气说: “算了吧,他都已经80多岁了,就是将结论告诉他,也会吓坏他的。” 周总理为贺龙正名的最后一道阻碍彻底扫清,1974年9月,中央发布文件正式为贺龙元帅恢复名誉。薛明知道以后,给叶剑英写信要求将贺龙的骨灰迁移到八宝山公墓,叶剑英很快批复,将这件事交由胡炜办理。 经过开会讨论之后,大家定下在贺龙逝世六周年的纪念日,为他举行骨灰安放仪式,叶剑英、邓小平、周总理等领导对此事做出批示,薛明也对这样的方案表示满意。在傅学正的积极寻找之下,终于在老山骨灰堂的角落中找到了写有“王玉”的骨灰,骨灰盒只有编号,连照片都没有。经过和登记的文件对比,确定这一骨灰盒中就是贺龙元帅的骨灰。 “我没有保护好老总,我很难过” 1975年6月9日,贺龙元帅骨灰安放仪式当天,周总理拖着身患癌症的病躯参加仪式,到达现场之后,服务员一边给周总理佩戴黑纱,一边递给周总理一支笔签到。周总理颤抖地握着笔,艰难地写下了“周恩来”三个字,写完之后轻轻地摇头叹息道: “写的不好,写的不好。” 周总理在休息室坐下之后,叶剑英让人给周总理念一下讲话稿,听完之后,周总理对讲话稿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。随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周总理前去看望薛明和贺龙的子女,还没走到休息室门口,周总理就大喊着:“薛明,薛明啊!”薛明急忙走出来迎接。周总理握着薛明的手,悲痛地说道: “薛明啊,我没有保护好老总,都六年了,老总的骨灰还没有移到八宝山公墓,我很难过啊!” 说着眼泪就簌簌地流了下来,薛明望着周总理被病痛折磨得消瘦的脸颊,只说了一句:“总理,感谢您对我们全家的关怀......”就再也说不出一句话。这个时候贺龙的子女也扑上来,抱着周总理失声痛哭,贺龙的女儿贺晓明对周总理说要保重身体,周总理抬起头,缓缓地说: “我的时间也不长了!” 一时间休息室中大家哭作一团,周总理走到贺龙的遗像前,含着泪深深地对着遗像鞠了三个躬。周总理随后又到另一个休息室,看望其他的老将军和领导,同大家一一握手,老将军们流着泪祝愿周总理早日康复。 这是周总理生前最后一次参加悼念活动,在活动正式开始前,周总理再次面向贺龙的骨灰盒,深深地鞠了三个躬,然后代表党中央为贺龙致悼词,当说到动情处时,在场的一百多位高级将领齐声痛哭,哭声惊天动地。在周总理将要离开时,他再次来到遗像前,含泪深深地鞠了一躬。 周总理与贺龙元帅自南昌起义开始,革命情谊逐渐深厚,周总理曾经为没有能力保护好贺龙,内心感到十分难过。安放仪式上周总理鞠了七个躬,代表了自己对于这位老战友的哀悼和歉疚之情。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塞纳网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