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本杀是干什么的 https://www.td010.com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095天 01 最近,上海的疫情很难,上海的老百姓更难。 网上流传着上海某微信群的一段聊天记录,上海某小区的业主,买菜须手持“蔬菜券”。 而即便如此,排了半小时队之后还是什么也没能买到,最后又收到物业回的字条“欠一份大礼包”。 另一个爆火的短视频,也证明了群里聊天记录的真实性。 上海另一个被封控的小区里,老大爷蹲在围栏内,扒拉开围在围栏上的简易布帘,扯着嗓子朝外面的行人喊话求助,希望有人能帮他买点鸡蛋,场面无比心酸。 上海市民的处境,的确很艰难。 看到这里,你以为“疫情之下,世人皆苦”,但另一个微信群里的几张图,却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参差。 疫情防控期间,上海高档小区翠湖天地的物业,在业主群里表示,可以为业主遛宠物狗。 连通知都是中英文各发一遍。 别人早早定好闹钟都抢不到菜,这个小区的业主,有精美的点心和小吃送上门: 物业早早为他们准备好了新鲜蔬菜放在楼下: 前两天,还有个这样的新闻上了热搜:上海奢侈品店被曝用菜品维护客户。 好几家大牌奢侈品商铺,采购了大量的蔬菜等物资,精心挑选,包装好,还系上丝带、附上深情的卡片,放在精美的袋子里,送去给自己的客户。 客户只要坐在家中,就可以享受到这样免费的服务。 一位用户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隔离日常: LV变着花样,送来各式各样精致的餐食; 建行、宝格丽不重样地送上美食; 卡地亚送来点心、精美的小蛋糕。 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待遇?因为他们是VIP用户,品牌要服务好他们,争取更多的生意。 有人几天都抢不到菜,有人却天天被投喂。这就是上海疫情下的众生相。 看到一个评论很扎心,有钱的叫居家生活,没钱的叫隔离生存。 有钱和没钱,真的不一样。 02 疫情肆虐的这三年,对许多人来说,不亚于经历一场人间悲剧。大公司裁员,小老板破产,底层百姓更是每天都在煎熬。 疫情刚开始那会儿,也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微博大V@吃瓜姐妹专用,发了一条微博,说河北农村一个卖糖葫芦的大爷,顶着风险也要出来卖糖葫芦。 大爷戴着口罩骑着电动车,到处叫卖一元一个的冰糖葫芦。 但那时河北基本每个村都封了,街上也没有人,大爷一路走来根本卖不出去。 最后,大爷被村口的监督员劝退了。无奈,他只好把糖葫芦摘下来放在箱子里,骑着电动车离开。 还有一位网友,年前给人打工3个月,不要一分钱工资,只要对方教自己烤冷面。 学成之后,他在庙会里租了一个摊位,想趁那个春节好好赚一笔。 但最后,他只能看着满满两冰箱的食材,一个人在出租屋里蒙着头哭。 这样的悲剧,不止中国,世界各地都在此起彼伏地上演着。 印度有一位叫做Lalitha的女士,5年前怀揣着12000卢比(1500美元)到孟买奋斗。 5年后,受疫情影响,印度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停运,她只能徒步返回安得拉邦故乡。 不计算通货膨胀的话,经过5年的奋斗后,她现在的银行存款里只有7,500卢比(100美元)。 还有2020年的南美,失业率从前一年的8.1%增至13.5%,贫困率剧增,有大约4500万人沦落为新赤贫阶层。 然而,这场快要把普通人压垮的疫情,对有钱人来说却丝毫不受影响。 西南财经大学和蚂蚁金服合作研究的《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》显示: 中国家庭税前年收入在五万及以下的家庭中,有53.5%的家庭财富在疫情之下减少了。但对于年收入在50万以上的家庭来说,他们的收入,正在增加。 三年的疫情,不但没有击垮有钱人,反而让他们的财富越变越多。 一场疫情,正在拉大世界的贫富差距。 03 瑞银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: 2020年,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,全球亿万富翁总体财富增至10.2万亿美元,再创历史新高,三年增幅达到27%,为近十年最快。其中,最突出的是中国,2020年中国亿万富翁总财富上涨了41%,达到了1.68万亿美元。 而另一个极端是,2020年全球极度贫困率出现20年来首次正增长。 这一年,全球大约有8800万到1.15亿人陷入极端贫困,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。 为什么一场危机,会让富人更富,穷人更穷? 根本原因就在于,穷人和富人的财富逻辑,不一样。 知乎大V@啊才解释道: 大多数普通人,都是靠流动的工资或是劳动所得来获得收入,然后除去日常必要开支,余下的才是新增的资产。如果今年因为工作不好找,你的收入覆盖不了日常必要支出,开始损耗存粮,那么你的财富,就是在缩水。富人的财富逻辑,核心不是日常劳动收入,而是资产增值。比如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,不是他今年赚了多少钱,而是他几家公司占有多少股份,然后股价疯涨,他个人的财富,也就疯涨。 也就是说,穷人财富增加的核心来源,是日常劳动收入。一旦社会遇到了危机,首先影响的就是市场经济,那么老百姓的财富就很容易缩水。 而富豪们是靠资产增值来增加财富,不依赖每个月的进账。 打个简单的比方,你家隔壁老王在省城里面有几套房,他自己今年一分钱没赚,但省城的房价翻了一番,于是老王的财富也就翻了一番。 说白了就是,富人的反脆弱能力,比穷人更强,所以即便遇到危机,他们也可以将其化为转机,甚至从中获利。 这也是反脆弱一词的定义:应对波动和不确定性带来损失的脆弱,减少损失甚至从中获益。 塔勒布在其著作《反脆弱》一书中,定义了3种状态: 脆弱状态:玻璃杯很硬但很脆,掉到地上,很容易摔碎,可看作弱。表面坚强,其实脆弱。 强韧状态:塑料杯不够硬有韧性,掉在地上损坏却较小,可看作强。表面软弱,其实强韧。 反脆弱状态:像九头蛇一样,砍掉一个头长出两个头,一种杯子掉在地上变成两个小杯子。 富人们在危机中所处的状态,就属于第三种。 04 你一定听过一句话:你永远也赚不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…… 这句话几乎成为了金科玉律,很多人都从各种角度讲过这个观点。 但其实,这个观点,只讲对了一半。 是,富人和穷人的差距,根本在于认知水平的差距。 富人对资产的理解、掌握的信息、具备的知识分析能力、辨别能力和反应速度,都不是穷人能够比的。 所以社会危机发生的时候,还没等穷人反应过来,社会的核心资产就快速被富人占领了,然后顺势变得更加富有。 而普通老百姓因为认知水平的差距,抓不到更具增值潜力的资产,因此一旦收入断了,财富就会缩水。 但认知并非一成不变,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,来提升自己的认知。 百度百科上对“认知”二字的定义是: 认知是指通过思维活动(如形成概念、知觉、判断或想象)而获取知识。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:想要赚到认知以内的钱,就必须完全懂得这个领域的知识。 比如,富人为什么能够赚到更多钱,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辨别优质资产,更懂得如何抓住优质资产。 所以普通人想要增加财富,就应该深入了解经济和金融学知识。 当然,光有知识还不够,巨额财富的积累,还仰赖于一个人的魄力。 大多数富人,正是拥有这样的魄力,往往在大家都还没看明白时就下手了。 这并不代表他们想得很明白,而是代表他们愿意冒更大的风险,比别人更敢于行动。 那些白手起家,后来风生水起的人,很多都不是谋定后动,而是“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”。 否则,总是希望把一件事看透了再行动,很多时候黄花菜都凉了。 所以,决定你和巨额财富关系的,除了认知,还有行为。敢下手去做,比想得明白更重要。 想要走出“穷人更穷”的怪圈,首当其冲的,就是升级认知,敢于赚认知以外的钱。 认知以内固然稳妥,但是认知以外才是无限可能。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塞纳网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